跳过正文

ETF 费用

·3292 字·7 分钟·
Finace ETF
目录
ETF 投资 - 这篇文章属于一个选集。

在 ETF 系列的开篇,介绍了 ETF 是什么,然而,在实际购买 ETF 之前,有必要了解它的定价和费率。 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了解交易 ETF 的成本,二是理解交易 ETF 的时候有哪些参考指标。

ETF 的几个价格
#

初始价格
#

初始价格基本是基金公司自己定的。 产品是基金公司设计的,它们初始注资并联系授权参与商 AP ( Authorized Participants ) ,共同创建 ETF 证券所需的基础资产 ( 即一揽子标的物 ) ,两者共同根据产品规模来决定初始份额。之后就是除法了,用总资产 ( AUM ) 除以份额数,得出每份的价格。

AP 是个很重要的角色,通常由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组成,以大型银行和做市商为主,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小投资者无法构成 AP。由于 AP 是专业的大型机构,它们对套利更敏感,正因为如此,ETF 的价格才不会偏离净值很多,偏离了它们有的是办法套利。

上市后的的份额和每份的价格就是被动决定的了,由策略和行情共同决定 ( AP 套利即是策略也是行情 ) 。通常只需要关心净值的变化,份额的变动对个人投资者意义不大。ETF 是开放式基金,买的人多了份额会变多,反之赎回的多了份额也会减少。还有一种情况是折算,发生在拆分或合并的时候,原持有人持有的份额也会变化,即折算后的份额=原持有份额×折算比例,所以不用担心总体份额的变化会造成投资损失。

当然研究细节的话会比这复杂很多,好在这不是重点,甚至不了解都无所谓。基金投资的重点在基金的净值。

ETF 净值
#

ETF 的本质是基金,是基金就必然有净值,即 NAV ( Net Asset Value ) ETF NAV 的计算与其它基金的净值并无不同,都是基金净资产价值除以 ETF 的份额总数,且同样在每天收盘后更新一次。

单位 ETF 基金净值 = ( ETF 总资产 - ETF 总负债 ) / ETF 份额总数

ETF 的基金净值,代表了该 ETF 扣除负债后 ( ETF 投资资产+现金部分-总负债 ) 每股 ETF 的价值,ETF 能有多少实际的价值此时是确定的

ETF 价格
#

理论上 ETF 的市值应该就是其净值,也就是它的价格,然而,事实往往复杂的多。 我们真正交易的 ETF 其实是它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其教科书上的定义是:单位 ETF 份额在二级市场的价格。

为什么 ETF 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价格与其净值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1. 溢价/折价: 除了底层资产价值,ETF 交易还受市场情绪、流动性、供需等因素影响,而且 ETF 存在场外套利的机制 ( 折溢价是套利的基础,套利反过来影响折溢价 ) ,这些都给 ETF 带来了折溢价。折溢价会体现在二级市场上,所以大多数时候交易的 ETF 并不是以其净值做买卖
  2. 交易时间: 跟踪境外指数的 ETF,其本身的交易时间跟一揽子标的物的交易时间本身就有差异,其净值难以反映标的物的变化。总不能国内过春节,美股市场上 YANG 就不交易了,而一旦交易就会偏离 ETF 净值。商品、外汇类的 ETF 更是如此,标的物本身 24 小时交易,而净值每天只计算一次。

因此,不难理解市场上为何用叠加了折溢价后的市值做交易,而不是 ETF 的净值。

份额参考净值
#

由于 ETF 的净值滞后于其追踪的指数变化,而市值又太过放任市场情绪,难免偏离 ETF 的价值太多。基金公司和监管机构是不会坐视这种情况的,ETF 份额参考净值也就应运而生。 ETF 基金份额参考净值 ( IOPV ) :又称 iNAV 或 IIV,是交易时间内 ETF 投资组合的估计价值,可以理解为盘中公布的 ETF 基金净值估计值,通常每 15 秒更新一次,以供投资者估计 ETF 交易价格是否偏离了内在价值。

它与 ETF 净值存在几个主要的区别:

  • 计算时间: NAV 在交易日结束后计算;IOPV 在交易时间内持续计算
  • 精确度: NAV 使用收盘价,通常更精确;IOPV 使用实时市场数据的估算,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用途: NAV 被视为 ETF 的官方价值,用于 ETF 的申购、赎回和业绩评估;IOPV 仅作为参考,主要用于帮助投资者在交易时评估 ETF 的公允价值
  • 可用性: NAV 使用所有底层资产的实际收盘价,所有 ETF 都会计算和公布 NAV,但不是所有的市场和 ETF 都提供 IOPV,且 IOPV 可能采用除报价外的其它估值方法

IOPV 与 ETF 价格也完全是两码事:

  • 决定因素: IOPV 受底层资产价格变动影响,通常每 15 秒更新一次,基于 ETF 投资组合的估算值;ETF 价格则除了底层资产外还受市场情绪、供需关系等影响,且实时波动,基于买卖双方的出价和要价
  • 时效性: IOPV 可能有轻微滞后,ETF 交易价格是即时的市场反应,极端情况下两者会出现较大偏差,对流动性差的标的物,IOPV 的参考意义会失真

由此可见,IOPV 的真正意义在于提供基金的近实时净值,帮助投资者判断 ETF 是否被高估或低估,评估交易的公平性和潜在的套利机会。

无论是净值还是参考净值,都是服务于 ETF 价格的。几个价格相互对比,配合其它 ETF 指标,如折溢价率等,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发现 ETF 的市场情况和潜在的套利机会,做出投资决策。

ETF 的费用
#

了解了 ETF 几个价格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已经可以实操买卖了,而为了减少交易成本,还应该了解 ETF 有哪些隐形成本,毕竟再少的费用也是真金白银。

买卖手续费
#

场内购买的话,这部分费用是券商收取的,一般跟股票一致。 按每笔交易收取,A 股常见的费用是万三,最低五元,美股看券商,有些可以做到免佣。 如果要在场外购买,就要比场内贵很多,还要看持有的天数,具体的看平台规则。

内扣费用
#

所有的基金都一样,并不是买入后持有就不需要再付钱了,持有基金都是要钱的。毕竟你雇了一个基金经理帮你亏钱

ETF 的内扣费用一般包含: 管理费:基金经理操作的费用 托管费:支付给资金托管银行的费用 交易磨损:基金调整仓位时的价差损耗 其他费用:其他运营基金所需的费用,比如销售、行政费用

按市场惯例的不同,有些市场,如 A 股会分别列出各项费用,另外的市场,如美股则习惯统一列出总费率 ( Expense Ratio ) ,而通常情况下,统一算费用的比分别列的要低。

内扣费用的实际扣款规则与买卖佣金不同,它是按天扣款,而非按笔。 查询一只 ETF 信息,看到的费率是按年的费率,每天扣除的金额是 持有 ETF 的份额*费用率/365,由于 ETF 每天计算净值,这部分费用会被当作负债每天扣除,因此,我们看到的 ETF 净值是刨除持有成本后的价格,而持有成本直接影响 ETF 净值

既然基金净值自动扣除了内扣费用,为什么还要关心它?因为它可以帮助决策同类型的 ETF 究竟买哪支。 同样是追踪标普 500 指数,VOO 的费率只有 0.03%,而 SPY 则是 0.09%,两者费率相差了两倍。如果不考虑流动性等其它因素,显然是 VOO 更合适长期持有。SPY 被分流到 VOO 和 IVV 的一大原因就是费率。

股息税
#

A 股这市场如果不是实在太烂,其实应该能吸引到不少人的,毕竟它不收资本利得税,股息税也低。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A 股几乎没啥有分红的 ETF,更别说靠股息吸引人的 ETF 了 一般在交易的时候,券商就把股息税给扣除了,通常按单独计税的方式以 10% 预扣。 股息收入,个人也能按综合收入去填报,就看个人的综合税率哪个更划账。 理论上在海外的投资收入也要在大陆报税,税率很高 20%而且是单独计税,但具体看怎么操作了,有免税额的。

美股也是预扣,税率高达 30%,但如果是大陆身份,且愿意申报 W-8BEN,那么在美股市场上的 ETF 所获股息可以按 10% 扣除。

此外,如果是美国居民,还要缴资本利得税,按持有的时间长短税率不同,非美居民暂时不需要考虑这件事情。

税收是个大项目,投资美股的尤其是,所以细致的以后有空再讲。单就 ETF 的股息税问题,就可能影响到一支 ETF 带来的最终回报。 一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同样是以做空 VIX 指数为目的,投资 SVOL 靠股息分红盈利,SVXY 靠净值变化盈利,只考虑税收的影响,前者要有后者 140% 的回报率,二者投资收益才能相等。

总结
#

放在一个表格内,ETF 的费用会更明晰:

名称 主体 时间 频率
佣金 券商 每笔交易时 按次收取
内扣费用 基金公司 持有 ETF 期间 按日收取,自动从净值扣除
股息税 政府 派息即扣税 每次派息时
其它税 政府 结算取得收益的当年 年度申报

以上,其实不难看出,ETF 的价格是由一揽子标的物的价值和它的费用决定,受市场情绪等其它因素影响。 ETF 的价值体现在净值上,这取决于基金公司选取的标的物和策略,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选择费率低的 ETF 做投资。

因为费率会在计算基金净值时被扣除,可以直接影响 ETF 的净值。如果内扣的费率高,会导致实际净值变少,进而会导致我们的资金利用率变低。 因此,除了主动型 ETF 要额外考虑策略和费用外,ETF 的内扣费用一定是越低越好。 而投资者从 ETF 的获利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盈利。在购买分红型的 ETF 前,一定特意计算股息税,不然考虑现金价值的话,辛辛苦苦的亏钱也不是不可能。

Refers
#

etfdb chinatax investors

ETF 投资 - 这篇文章属于一个选集。



评论